Search

《醫學小知識-熱痙攣》

上週日去全台兒科醫學會聽朋友的演講~
會後與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醫學小知識-熱痙攣》

上週日去全台兒科醫學會聽朋友的演講~
會後與朋友和童綜合醫院兒童神經科的遲副院長聊天時發現
兒科門診最常見的問題就是「熱痙攣」

所以今天就來好好跟大家介紹關於熱筋攣的判斷準則和處理方式吧~

首先~大家要有一個觀念「不是發燒就會熱痙攣」熱痙攣是與「基因、遺傳有關係」

熱痙攣大約發生於六個月到五歲
🌈臨床上將熱痙攣分為簡單型與複雜型
簡單型熱痙攣需符合以下幾項
1.發作時間少於15分鐘
2.兩手兩腳對稱性的全身抽蓄(包括眼睛上吊、嘴唇發紫)
3.二十四小時內只發作一次,沒有復發。

若不符合上述任一者即為複雜型熱痙攣(例如單側抽蓄、24小時內發作一次以上等等)

簡單型的熱痙攣沒有其他腦炎或腦膜炎的危險、幾乎所有發作的孩子都可以正常發展長大,不需過於擔憂,但還是需要到醫院檢查,確認發燒原因
若是複雜型則需盡快送醫

🌈熱痙攣的處理方式有3個原則
1.保持鎮靜:觀察並記錄孩子的症狀與發作時間,幫助醫師了解

2.不要亂塞物品在孩子嘴裡:避免自己手被咬傷或是孩子牙齒斷裂

3.保持孩子口鼻暢通

接著朋友提到,許多家長因為怕再次復發,會在發燒時大量使用退燒藥,但這是錯誤的🙅‍♂️❌會復發的還是會復發
📌研究指出使用再多退燒藥都無法防止熱筋攣的發生

以上為今天簡單的熱痙攣介紹~

❤️喜歡文章的請幫我按讚加分享喲😘

偷懶很久的粉專要再次動起來了~💪💪💪
大家想多了解哪些面向都可以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喔😆

#熱痙攣
#醫學小知識系列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這裡是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療育和潛能開發園地 不定期分享親子相處方式、醫療知識、兒童生心理發展等文章或影片 不貼任何標籤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,全方位有良好的發展是我的理念!
View all posts